何平、陈思瑶: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,推动城市碳达峰

2023-07-28 14:01:41 来源:互联网

要积极推进能源全领域、全环节数字友好升级改造和智慧化发展,实施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智能化改造,提升能源系统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。围绕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、网络安全,大数据等,重点推进能源新型基础设施改造、升级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。在电力行业,要建立智慧安全管控系统,开展智能决策支持、智能优化控制、智能设备状态诊断等过程管控。

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可持续能源体系,是推动城市碳达峰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。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,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供应增量主体,但传统能源供应仍然是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石,如何结合已有的能源体系,构建新的,更现代化的可持续的能源体系,是目前很多城市政府实现碳达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。针对大部分城市面临的实际问题,根据对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举措和十四.五期间能源发展重点任务的解读,我们对城市政府如何构建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。

一、 坚持节能优先战略,提高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


【资料图】

节能是实现碳减排和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成本最低的手段。对标国际能效领先水平,目前各行业能效提升仍有很大的空间,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 “1+ N”政策体系中,要求“各地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,实施节能减碳重大工程,加强基础设施节能减碳”。

在工业领域,可在设备升级改造,提升原材料质量性能,促进工业集约循环发展,信息化、智能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等领域,通过奖励,补贴,合同能源管理等手段,推动工业节能行动,大幅提升工业生产能效。在建筑领域,可全面推广超低能耗建筑,加快建筑用能方式转型。同时强化城乡建设规划管理,引导新增建筑合理布局,促进智慧城市、智能电网等与低碳多元能源体系融合发展。在交通运输领域,要构建智能低碳交通出行体系,包括地铁,新能源汽车,公交车,共享电动自行车等。在消费领域,大力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,在社区层面,引进节能,节电,节水等创新技术和产品。

二、大力提升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

在碳达峰过程中,化石能源仍是保证能源安全的基石。因此,为了顺利实现碳达峰,提高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水平非常关键。首先要推进煤炭生产基地绿色化改造,打造绿色矿山;同时减少煤炭输运储全过程无组织排放。第二要优化煤炭消费结构,大力削减煤炭实物量,大幅提升煤炭资源利用效率,通过技术升级,让煤炭从燃料变成原料,大幅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和碳排放,同时延长煤炭产品链,提升煤炭价值,打造新经济。第三要积极开展重点行业的余热回收行动,包括电力,钢铁,化工,冶炼等,余热回收一方面可减少大气污染和碳排放,另一方面可使企业增加利润。第四要统筹发展煤、电、油、气多种能源输运方式,构建互联互通输配网络,打造稳定可靠的储运调峰体系,提升城市能源应急保障能力。

三、因地制宜,积极发展新能源

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因素,目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规模必须扩大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包括太阳能,风能,核能,生物质能、地热能和水能等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的发展。以太阳能为例,中部地区应以分布式、创新型光伏电站为重点,如光伏建筑一体化,“光伏+” 综合利用工程等,东南部沿海城市,海上风电应是优先选项。最近各地都在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,包括新建与扩建工程,但烟气的治理水平必须升级,监测的排放信息必须公开,否则城市的空气质量会下降,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会受损。

四、推进能源数字友好升级改造,打造智慧能源系统

要积极推进能源全领域、全环节数字友好升级改造和智慧化发展,实施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智能化改造,提升能源系统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。围绕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、网络安全,大数据等,重点推进能源新型基础设施改造、升级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。在电力行业,要建立智慧安全管控系统,开展智能决策支持、智能优化控制、智能设备状态诊断等过程管控。要提升电网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度,打造以互联互通、多能互补、智能开放为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。在用户侧,通过智慧能源系统以削峰填谷,降低用电费用并提高电能可靠性。

五、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

城市政府可通过完善财政支持、要素保障等激励政策,建立健全节能降耗、碳排放总量、可再生能源发展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约束性指标统计、考核制度。鼓励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,用能权有偿交易等机制。要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,鼓励企业使用创新技术,同时对政府采购项目,要优先使用创新技术,政府的基础设施、国有企业,要率先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。同时要深化农村能源生产、消费、技术、体制改造,加快农村用能方式变革。

(作者何平,DFG数字友好全球智库专家委员、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(IFCE)会长、博士。陈思瑶,DFG数字友好全球智库专家委员、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(IFCE)环境专员。)

关键词:

上一篇: 邮报:由于在新赛季前无法完成改造,英超特许卢顿不安装地下供暖
下一篇: 最后一页